厚积薄发——感受自然农法的魅力
厚积薄发——感受自然农法的魅力
2009年下半年在屋顶开辟菜园,之后一直在屋顶实践自然农耕,从对自然农法的膜拜,再到产生质疑,再到重新领略它的博大精深。
3月中旬从屋顶右手边老农那儿要到了两株蒲瓜子叶苗,通过阳台假株后,4月上旬定植在菜池里,这个菜池长1.5米,宽1米,种两棵即100*75,老农的蒲瓜在加盖玻璃的泡沫箱中育苗,因为老农整天在家方便控制苗床温度,苗育的比我大很多,同时老农蒲瓜苗定植后剩余的苗给了屋顶左手边的老人家。
就这样三家同时种下的蒲瓜,给了我一个观察不同耕作法作物生长情况的机会。
老农:他采用的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法,他不会放任何一个让菜长得更大更好的机会,他的菜池里几乎见不到一棵草。土面整洁,他注重基肥苦草和白鸽粪大量打底,同时也有秘方(比如叶面根外追肥促长等)。
老人家:他和我同一年开始屋顶种菜,以前土很差菜也长得差,后来养鸡养鸭,以及拿回大量枯草大底后土已肥沃无比,只是从没种过菜不懂时令,所以所性紧跟着我们播种,或直接到我们那儿拿多余的苗种。他是看哪家靠谱就学哪家。
我:当然还是用自然农法,以菜为中心,想方设法给其创造最好的生长环境;以土壤生物为中心,想方设法给其创造最好的转制肥料的条件。因为我用到最多的枯叶草和厨余都只是制肥的原料而已,没有强大的生物大军日夜赶工,无法立即供作物吸收。
要呵护土壤生物群,就要模仿森林的原理,善待土里的每一个生命,人要做的每一步都要在观察、思考和总结之后:
要把草留下,因为它在给土壤打伞;
草不能太密那样效率不高,刚好生物群也要食物来制造的肥料;
草不能太高那妨碍了主角菜的生长;
害草要不要留,世界十大害草空心莲子草在我的肥水缸里派上大用途;
为什么要放木灰肥,古时的森林火灾连连,火灾之后又是一个片更大的繁荣;
要加入枯草叶,因为高产意味着高消耗,在我看来无法获得高产的自然农法就不是让人真正信服的农法;
可不可以加入厨余和NN,因为森林中有了动物才使生物更加多样,植物生长更加快速;
害虫要不要除,怎么除,如何化害为宝,如换个角度蜗牛就是铠甲蚯蚓,甚至蜗牛粪还是蚯蚓的美食,可大大加速肥料转化;
然而自以为事的人类却总是在重复这样的傻事,加入一样东西,破坏了一大片。
答案自在自然中,很多时候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最好的方法。
有点扯远了,再回到三家的试验中。老农的蒲瓜得到细心照顾一开始长得最快,如果没有连续降雨,如果土壤没有带菌,他的一定最快最好,但实际上没有如果,江南必然会有雨季,而蒲瓜的抗逆性本来也一般,氮肥能加速作物生长但它的反作用是牺牲作物一部分的抗病力。
老人家的粗放式管理,他的蒲瓜没有染病,前期他的苗也比我大,但目前的情况看,他的蒲瓜种的密了些,蒲瓜侧枝结果,他的蒲瓜侧枝发的没我的蒲瓜多,雌花自然没有我的多,但20天以后才能真正见分晓。
一开始我的苗最小,左边一棵还被虫子咬掉了顶,重发侧枝,但右边这株像八爪鱼一样展开,左边那棵也在拼命跟上,叶子也是我的最大,真是给自然农法大大的长脸啊,木灰,枯叶,草来自自然的东西一个也没有少,土里的蚯蚓多的数不胜数,苹果木村大叔的毛豆秘法也被用上。自然农法没有速效氮,但在慢慢积蓄力量。
厚积而薄发——这正是自然农法的真正魅力!
我的池子十天前拍的蒲瓜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9501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640"] 厚积薄发——感受自然农法的魅力[/caption]
现在的蒲瓜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9502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640"] 厚积薄发——感受自然农法的魅力[/caption]
老人家的蒲瓜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9503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640"] 厚积薄发——感受自然农法的魅力[/caption]
老农的蒲瓜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9504" align="aligncenter" width="640"] 厚积薄发——感受自然农法的魅力[/caption]
7月中播的小番茄,仍然开花结果中。这验证了在深圳,番茄最适合秋天播种,采收期长病虫害少。春播的番茄进入采收期即进入高温季节,红蜘蛛的泛滥,再加上落花落果严重,基本收成甚少。如…
麻疹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,其传染性很强,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,2-3年一次大流行。麻疹是因为受到麻疹病毒的感染所致。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,为单股负链…
你已经怀孕5周了(或者说你现在正处于怀孕第6周,如果你习惯这种计算方式)。胎儿成长发育宝宝的成长速度非常快,他现在大约有一粒芝麻那么大,心脏已经开始跳动了。不过,这个时候胚胎看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