堆肥在中国的历史,应该有几千年。从百度上可以搜索到:《沈氏农书》记载:羊圈垫以柴草,“养胡羊十一只,……垫柴四千斤”;“养山羊四只,……垫草一千斤”。猪圈垫以秸秆,“养猪六口,……垫窝草一千八百斤”。“磨路”,其实就是以碎草和土为垫圈材料,经牛踩踏后与粪尿充分混合而成的一种厩肥。不过,踏粪不仅仅是踏以牛足,而且往往还要经过堆制使其充分腐熟,“其制粪亦有多术,有踏粪法。……南方农家凡养牛羊豕属,每日出灰于栏中,使之践踏。有烂草腐柴,皆拾而投之足下,粪多而栏满则出而叠成堆矣”。写成书、描述得如此清楚,这在400年前中国农村就已经做到了,因此,说中国农民采用堆制方法生产有机肥有上千年的历史,毫不夸张。

关于堆肥的原理,百度上说:“主要利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,将植物有机残体,进行矿质化、腐殖化和无害化,使各种复杂的有机态的养分,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和腐殖质,同时利用堆积时所产生的高温(60—70℃)来杀死原材料中所带来的病菌、虫卵和杂草种子,达到无害化的目的。为了获得优质堆肥,在堆制过程中,千方百计地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,是加快堆肥腐熟和提高肥效的关键”。以上这些描述是《沈氏农书》400年后人们的基本理解和认识,而在堆肥现在的实际运用中,至今广大的农村还是采用自然堆制的方法,听任里面的不知名的微生物自然发酵。可以说堆肥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,还没有得到正确的应用。